今年2月,以寶鋼為代表的中國礦石需求方與世界三大礦業巨頭進行了第三輪談判,未達成共識,現在依然擱淺。
各方不同聲音
“鐵礦石談判為何停頓下來,關鍵是國內各大鋼鐵企業聲音不一致。澳大利亞、巴西的鐵礦石供應巨頭早已深諳中國鋼鐵企業表面團結私下都打自己小算盤的現狀,因此,談判注定艱難。”2006年3月7日上午,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這位專家表示了自己的憂慮。他認為,談判遲遲未果,最后受損失的還是中國鋼鐵企業。同時他還說,“鋼鐵協會對這件事一方面十分著急,一方面又沒有太有效的措施應對”。但他表示,鋼鐵協會正在對內積極協調,對外積極接觸、協商,進行下一輪談判的時間不會拖得太久。
而據CIEN記者得到的消息,國內已有一些中小鋼鐵企業正在暗地里與國外鐵礦石供應商“勾搭”。針對這個現象,上面的專家態度十分激烈。
他說,我國是世界鐵礦石第一進口大國,2006年進口鐵礦石需求量預計為2.95億噸,比去年略有上升,本應掌握談判主動權,但由于我國鋼鐵企業分散、單體企業規模小,同時又是各地的支柱企業,因此,聲音很難一致。表現在,以寶鋼為代表的國內幾大鋼鐵企業,由于規模大、技術先進,同時礦石進口量大,因此,常常希望中國鋼鐵企業能夠一個鼻孔出氣。但很多中小鋼鐵企業,不是自己沒有礦石進口權,就是進口依賴中間商,例如中鋼集團,要么因為企業太小對礦石的需求時高時低,因此,中小鋼鐵企業就希望礦石進口保持一定的“靈活”。總之,中小鋼鐵企業很難與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等礦業巨頭進行對話,而能與其對話的鋼鐵企業或礦石進口中間企業也常常是各懷心事,不到無路可走絕不會坐到一起商量事兒。
這位專家表示,他之所以不愿透露姓名,關鍵是自己對中國很多鋼鐵企業的做法不滿,“這樣可以說真話”。
然而,事情并不是生氣就能解決的,一位小鋼鐵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本報記者電話采訪時也是牢騷滿腹。他說,中國中小鋼鐵企業,都有幾千甚至上萬工人,因此,從就業方面著想,各地都不希望本地的鋼鐵企業被清理出局。但是,現在國家卻采取種種政策限制中小鋼鐵企業發展,甚至通過宏觀政策淘汰掉,因此,中小鋼鐵企業的生存更難。
但是,只要生存一天,就要礦石供應,而進口礦石中小鋼鐵企業別說話語權,實際上是“光身打鐵別想靠邊”。怎么辦,只有找當地政府爭取進口權、找中間商買高價礦石。“國家的政策我們懂,但我們企業能等死嗎?那種說中小企業攪亂了國內礦石價格的說法是不負責任的,把礦石談判談不成的罪過加在中小企業身上也是沒有道理的”。
提高產業集中度是惟一出路
針對雙方的怨氣,有觀察家認為,站在不同的立場討論同一個問題,自然有不同的結論,甚至截然相反的觀點。但是,無論怎么說,未來中國鋼鐵行業朝著整合、集中、高效、低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等的方向發展,因此,中小鋼鐵行業該向何處去實在是當下這些企業亟需思考的戰略問題。“這是因為,鋼鐵行業整合難題一日不破,中國礦石談判主動權一日難得”。
“提高產業集中度是中國行業的惟一出路。”該觀察家說,為什么日本鋼鐵企業屢次攪局中國礦石談判?關鍵就是日本韓國等國鋼鐵行業產業集中度高,產品附加值高,成本低。因此,抬高礦石價格可以對中國鋼鐵行業造成實質損害。資料顯示,2003年□全球年產鋼500萬噸以上的企業有47家,其中日本4家□其鋼產量占日本鋼產量的74.29%;美國4家,占美國鋼產量的54.50%;俄羅斯4家,占俄羅斯鋼產量的69.02%;韓國2家,占韓國鋼產量的79.80%;歐盟□15國□7家,占歐盟鋼產量的87.46%;而我國共有13家,只占全國鋼產量的44.48%。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專家則介紹說,2005年7月出臺的《鋼鐵產業發展政策》明確指出,鋼鐵行業將通過結構調整,實施兼并重組,擴大具有比較優勢的寶鋼、鞍鋼、武鋼、首鋼等骨干企業,提高產業集中度。該政策堅持新增生產能力將與淘汰落后生產能力相結合,原則上不再大幅度擴大鋼鐵生產能力。目前列入淘汰落后范圍的高爐的生產能力達9980萬噸,這部分低效生產能力的逐步淘汰,將相應減少鐵礦石的資源需求。
至于今年鐵礦石談判的結果,該專家說“不樂觀”。據了解,澳大利亞力拓公司、必和必拓公司提出再度提高鐵礦石價格,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更是牛嘴大張,提出了40%的漲價要求。但鑒于去年高達71.5%的提價和今年鋼鐵市場價格低迷,業界普遍認為,今年的價格漲幅會保持在20%左右。高盛預計,今年鐵礦石價格漲幅為18%。“我的看法是,今年鐵礦石價格有可能提價15%左右。”上面的專家最后說。(來源:中國產經新聞)